当前位置:

公冶长篇

杨树达Ctrl+D 收藏本站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公冶长,齐人,字子长。

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曰:公冶长从卫反鲁,行至二上,闻鸟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须臾,见一老妪当道而哭。冶长问之。妪曰:“儿前日出行,于今不反,当是已死亡,不知所在?”冶长曰:“向闻鸟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是妪儿也。”妪往看,即得其儿也,已死。即妪告村司。村司问妪:“从何得知之?”妪曰:“见冶长,道如此。”村官曰:“冶长不杀人,何缘知之?”因录冶长付狱。主问冶长:“何以杀人?”冶长曰:“解鸟语,不杀人。”主曰:“当试之,若必解鸟语,便相放也。若不解,当令偿死。”驻冶长,在狱六十日。卒日,有雀子缘狱栅上相呼,啧啧。冶长含笑,吏启主:“冶长笑雀语,是似解鸟语。”主教问冶长:“雀何所道而笑之?”冶长曰:“雀鸣啧啧,白莲水边有车翻,覆黍粟,牡牛折角。收敛不尽,相呼往啄。”狱主未信,遣人往看,果如其言。复又解猪及燕语,屡验,于是得放。

《绎史卷九十五》引《留青日札》曰:公冶长贫而闲居,无以给食,其雀飞鸣其舍,呼之曰:“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尔食肉,我食肠,当急取之勿徨。”子长如其言,往取食之。及亡羊者迹之,得其角,乃以为偷,讼之鲁君。鲁君不信鸟语,逮系之狱。孔子素知之,为之白于鲁君,亦不解也。于是叹曰:“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未几,子长在狱舍,雀复飞鸣其上,呼之曰:“公冶长!公冶长!齐人出师侵我疆。沂水上,峄山旁,当亟御之勿徨。”子长介狱吏白之鲁君,鲁君亦勿信也。姑如其言往迹之,则齐师果将及矣。急发兵应敌,遂获大胜。因释公冶长而厚赐之,欲爵为大夫,辞不受,盖耻因禽语以得禄也。后世遂废其学。

树达按:此事殊不可信,姑存之以备一说。《左传僖公二十九年》记介葛卢识牛鸣,《韩非子解老篇》记詹何亦然。《周礼》秋官夷隶、貉隶二职,掌与牛马鸟兽言,此亦其类也。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南宫括,字子容。

《先进篇》曰: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

《新序杂事篇二》曰:鲁君使宓子贱为单父宰,子贱辞去,因请借善书二人,使书宪书教品,鲁君与之。至单父,使书,子贱从旁引其肘。书丑则怒之;欲好书,则又引之。书者患之,请辞而去。归,以告鲁君。鲁君曰:“子贱苦吾扰之,使不得施其善政也。”乃命有司无得擅征发单父,单父之化大治。故孔子曰:“君子哉子贱!鲁无君子者,斯安取斯?”美其德也。

《说苑政理篇》曰: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闻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俸禄少,粥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俸禄虽少,粥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二字本皆误作鬻,今据文义改正。)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礼记明堂位篇》曰: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郑注云:皆黍稷器。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冉雍字仲弓。

《先进篇》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漆雕开,字子开。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子罕篇》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汉书地理志》曰:玄菟、乐浪,皆朝鲜、貊、句骊蛮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价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取无所仇。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

《说文解字羊部》曰:羌,西戎羊种也。从羊儿,羊亦声。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种也。西南人僬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唯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孔子曰:“道不行,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有以也。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先进篇》曰: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先进篇》曰:“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先进篇》曰:“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

《新序杂事二篇》曰: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宣王,宣王善之。邹忌曰:“夫琴,所以象政也。”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及霸王之事。宣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齐有稷下先生,喜识政事。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辞,邹忌不能及,乃相与俱往见邹忌。淳于髡之徒礼倨,邹忌之礼卑。淳于髡等曰:“狐白之裘,补之以弊羊皮,何如?”邹忌曰:“敬诺。请不敢杂贤以不肖。”淳于髡曰:“方内而员,何如?”邹忌曰:“敬诺。请谨门内,不敢留宾客。”淳于髡等曰:“三人共牧一羊,羊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何如?”邹忌曰:“敬诺。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屈而去,邹忌之礼倨,淳于髡等之礼卑。故所以尚干将莫邪者,贵其立断也;所以贵骐骥者,为其立至也。必且历日旷久乎?丝牦犹能挈石,驽马亦能致远。是以聪明捷敏,人之美材也。子贡曰:“回也闻一以知十”。美敏捷也。

赐也闻一以知二。”

《学而篇》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述而篇》曰: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树达按:子贡因贫富之问而悟《诗》切磋之义,因孔子赞夷齐而知其不为卫君,皆闻一知二之事也。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礼记檀弓上篇》曰: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

树达按:宰予非疾而昼寝,故孔子严责之。此亦孔子奖劳戒惰之事也。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篇》曰:孔子曰:“吾欲以颜色取人,于灭明邪改之;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吾欲以容貌取人,于师邪改之。”

《韩非子显学篇》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之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汉书孙宝传》曰:征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入见,敕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文昂曰:“无其人,不敢空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稚季。”宝曰:“其次?”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宝默然。稚季者,大侠,与卫尉淳于长大鸿胪萧育等皆厚善。宝前失车骑将军,与红阳侯有隙,自恐见危。时淳于长方贵幸,友宝,宝亦欲附之。始视事而长以稚季托宝,故宝穷,无以复应文。文怪宝气索,知其有故,因曰:“明府素著威名,今不敢取稚季,当且阖勿有所问。如此竞岁,吏民未敢诬明府也。即度稚季而谴它事,众口哗,终身自堕。”宝曰:“受教。”《毋将隆传》曰: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位在中土。”本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史立时为中太仆,丁玄,泰山太守,及尚书令赵昌谮郑崇者为河内太守,皆免官,徙合浦。赞曰:“孔子曰:吾未见刚者。以数子之名迹,然毋将于冀州,孙宝桡于定陵,(淳于长封定陵侯。)况俗人乎?”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卫灵公篇》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记中庸篇》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又《大学篇》曰: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树达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也。行忠恕之道,于才质沈潜者为易,而子贡则高明之才也;故孔子因其自言而姑抑之,亦欲激厉之,使其自勉云尔。孔子之答问也必因材;子贡有一言终身之问,而夫子以恕教之,亦可证此章之义矣。朱子谓“无加于人为仁,勿施于人为恕,恕则子贡能勉,仁则非所及”,似不免强生分别之病,殆未是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礼记杂记下篇》曰: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韩诗外传卷一》曰: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先进篇》曰:由也兼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逸周书谥法篇》曰:勤学好问曰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曰: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隆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邑。”公固与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

又《襄公三十一年》曰:郑人游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乎?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吕氏春秋下贤篇》曰:子产相郑,往见壶丘、子林,与其弟子坐,必以年,是倚其相于门。

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左传昭公十二年》曰:郑简公卒,将为葬除,及游氏之庙,将毁焉。子大叔使其除徒执用以立,而无庸毁。曰:“子产过女,而问何故不毁,乃曰:‘不忍庙也。诺。将毁矣。’”即如是,子产乃使辟之。司墓之室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弗毁,则日中而。子大叔请毁之。曰:“无若诸侯之宾何?”子产曰:“诸侯之宾能来会吾丧,岂惮日中!无损于宾而民不害,何故不为?”遂弗毁,日中而葬。君子谓子产于是乎知礼,礼,无毁人以自成也。

又《昭公二十年》曰: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其使民也义。”

《左传襄公三十年》曰: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后汉书陈宠传注》引《新序》曰: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史记管晏列传》曰:晏平仲,莱之夷维人也。

又《张耳陈余传》曰: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陈余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余。余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余。使张、陈泽往让陈余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余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陈泽曰:“事己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余乃使五千人命张、陈泽先尝秦军,至皆没。项羽悉引兵渡河,赵王歇、张耳乃得出钜鹿。张耳与陈余相见,责陈余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陈泽所在,陈余怒曰:“张、陈泽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张耳不信,以为杀之,数问陈余。陈余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遂收其兵。陈余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由此陈余、张耳遂有隙。汉元年,项羽立诸侯王,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以南皮旁三县封陈余,陈余愈益怒,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汉二年,东击楚,使使告赵,欲与俱。陈余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余,陈余乃遣兵助汉。汉之败于彭城西,陈余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余泜水上。太史公曰:张耳、陈余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利哉?名誉虽高,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太伯、延陵季子异矣。

《汉书萧育传》曰: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后汉书王丹传》曰: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

《左传文公二年》曰: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杜注云:作虚器,谓居蔡山节藻也。

《礼记明堂位篇》曰:山节藻,天子之庙饰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国语楚语下》曰:斗且曰: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左传文公六年》曰: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杜注云:所谓文子三思。

又《哀公二十七年》曰: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则可尽也。”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寡,无畏众,虽过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杜注云:谋一事则当虑此三变,然后入而行之,所谓君子三思。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曰:晋人复卫侯,甯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曰:“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牧圉?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后,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纠是殛。”国人闻此盟也,而后不贰。

又《僖公二十八年》曰:卫侯与元讼,卫侯不胜。执卫侯,归之于京师,诸深室。甯子职纳橐焉。

又《僖公三十年》曰:晋侯使医衍卫侯,甯俞(武子名俞)货医,使薄其,不死。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孟子尽心下篇》曰: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 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过蒲,适卫。去卫,将西见赵简子。临河,乃还反乎卫。又去卫,复如陈。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季桓子卒,康子代立,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夫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曰:孔子曰:不克不忘,不念旧恶,盖伯夷、叔齐之行也。

《后汉书寇恂传》曰:恂复拜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论曰:传称喜怒以类者鲜矣。夫喜而不比,怒而思难者,其唯君子乎!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于寇公而见之矣。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臣明耻之,丘亦耻之。

《学而篇》曰: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又曰: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足恭而口圣而无常位者,君子弗与也。巧言令色,能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卫灵公篇》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白虎通三纲六纪篇》曰:朋友者,何谓也?朋者,党也。友者,有也。《礼记》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交,货则通而不计,共忧患而相救。故《论语》曰:“子路云: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

颜渊曰:“愿无伐善,

《老子》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伪尚书大禹谟篇》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无施劳。”

《荀子修身篇》曰: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孟子梁惠王上篇》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子曰:“已矣乎!吾末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后汉书张奂传》曰:时窦太后临朝,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谋诛宦官,事泄,中常侍曹节等于中作乱。以奂新征,不知本谋,矫制使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士围武,武自杀,蕃因见害。奂迁少府,又拜大司农,以功封侯。奂深病为节所卖,上书固让,封还印绶,卒不肯当。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述而篇》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又曰: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孟子公孙丑上篇》曰: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