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七章

张爱玲Ctrl+D 收藏本站

冬学教书,原来相当费劲,这是顾冈起初没有料到的。学校在五里外一个小山上。这一点路,平常走倒也不觉得什么,现在因为饿着肚子,走不上一里地就汗流夹背。迎着那噎人的西北风,上气不接下气地爬上山去,等到站到黑板面前,手里连一根粉笔都捏不牢。

简直没得吃。他这次下乡,是打算吃苦来的,预先有过一番思想上的准备,但是就没有想到有这样的事。有许多朋友曾经下乡参加土改,不免有些洋洋得意,满口经验之谈。他们给了他许多忠告。\"农民是天真的,\"他们说。\"他如果对你有好感,也说不定就会把他咬过一口的大饼送给你吃,你不吃可是要得罪人的。你到农民家里去,也许他们用一块稀脏的尿布抹凳子,请你坐。你要是皱着眉头不敢坐,那也要得罪人的。\"顾冈并不觉得农民像他们说的那样天真得近于傻气。至于大饼,在乡下就没看见过这样东西。这里的人一日三餐都是一锅稀薄的米汤,里面浮着切成一寸来长的草。

当然这件事是不便对于人讲起的,对王同志尤其不能说。因此也无法打听这到底是这几个县份的局部情形,还是广大的地区共同的现象。报纸上是从来没有提过一个字,说这一带地方——或是国内任何地方——发生了饥饿。他有一种奇异的虚空之感,就像是他跳出了时间与空间,生活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饥饿的滋味他还是第一次尝到。心头有一种沉闷的空虚,不断地咬啮着他,钝刀钝锯磨着他。那种痛苦是介于牙痛与伤心之间,使他眼睛里望出去,一切都成为梦境一样地虚幻——阳光静静地照在田野上,山坡上有人在那里砍柴,风里飘来咚咚的锣鼓声……这两天村子上天天押着秧歌队在那里演习。

大家仍旧照常过日子,若无其事,简直使人不能相信。仍旧一天做三次饭。在潮湿的空气里,蓝色的炊烟低低地在地面上飘着,久久不散,烟里含着一种微带辛辣的清香。

一到了中午,漫山遍野的黑瓦白房子统统都冒烟了,从墙壁上挖的一个方洞里,徐徐吐出一股白烟,就像\"生魂出窃\"一样,仿佛在一种宗教的狂热里,灵魂离开了躯壳,悠悠上升,渐渐\"魂飞天外,魄散九霄。\"顾冈望着炊烟,忽然想起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在他们的艰苦的生活里,食物就是一切,而现在竟是这样长年挨着饿。怎么能老是这样下去呢?他不由得感到一丝恐惧。

他眼看着自己一天比一天瘦下来,他最担忧的就是这一点。参加过土改的人都夸口说,在乡下过三个月,都长胖了。还有人说,去了那么一趟,把他们多年的老胃病都治好了。据说什么都治得好。看见有些落后份子退缩不前,他们就说:\"那生活虽然苦,只要思想搞通了,你反而会胖起来的。\"反过来说,如果吃不了一点苦就变瘦了,那显然是思想还没搞通,下意识里还在那里抗拒着,不愿意改造。顾冈心里想:再过两三个月,他一定瘦得皮包骨头,回去怎么能见人呢?他又决不能告诉人,说是饿出来的。说乡下人都在饿肚子,这话是对谁也不能提起的,除非他不怕被公安局当作\"国特造谣\"给逮了去。

顾冈是很以他的幽默感自负的。他对自己说,共产党虽然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一讲到职工的待遇方面,马上变成百分之百的唯心主义者,相信精神可以战胜物质。尽管工作时间特别长,但是照样还是可以精神焕发,身体健康。顾冈想起前一向报纸上宣传得很厉害的博全香下乡土改的事,不由得苦笑了。这美丽的绍兴戏女演员,是一个积年的肺病患者。这次她也报名参加土改,在乡下写了许多信给她所有的报界的朋友们,说得天花乱坠,说她自从到了乡下,辛苦工作,健康反而大有进步。她有一次替农会做\"传达\",到邻村去送一封信,踏着二尺深的大雪,穿着一双草鞋,走了三十里路,现在她一顿能吃三大碗白饭,体重增加二十磅。——要是有三大碗饭在这里,顾冈心里想他倒也吃得下。

脑子里老是有这样一个思想盘踞着,一刻也丢不开,很难安心工作。他想搜集一点材料,可以加一点渲染,用来表现土改后农村的欣欣向荣。他总自己告诉自己,此时的情形大概总是局部现象。一般地说来,土改后的农村一定是生活程度提高了,看看报上的许多统计数字就可以知道。

他和许多人个别地谈过话。王同志还陪他到邻村去访问了几家军烈属。人人都是笑嘻嘻的非常和气,但是都不大开口说话。此外还有些人,他倒又嫌他们话太多了。这些人大概是摸不清他的来历,以为他是个私行查访的大员,有权力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吞吞吐吐的,嗫嗫地诉起苦来,说现在过得比从前更不如了。遇到这样的人,顾冈发现了一个很有用的名词,\"不典型\"。他们都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但是在这无数的\"不典型的人物里,更想找出一两个\"一般性\"的典型人物,实在是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困难。

在王同志的眼里看来,大概谭大娘可以算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是王同志没有和她同住过,不知道她的歌功颂德始终只有那几句,听多了也觉得单调。有时候顾冈简直疑心她完全是说,他也找金根与金根老婆谈过话。他们都很怕羞,可是顾冈仍旧希望他们和他混熟了之后,也许话会多起来。

金根对于上冬学非常认真。月香也天天去。因为他似乎很喜欢她去。教唱歌,那些歌曲的调子她都会哼了,东方红\"、\"打倒美国狼\"等等。但是,她对于功课不大注意。她并不想改造自己。像一切婚后感到幸福的女人一样,她很自满。

金根去找顾冈写了好些张字块,\"门\"、\"桌\"、\"椅\"、\"缸\",都是屋子里有的东西,他拿去贴在那件东西上面。大家都挤在顾冈的房门口,看他挥笔。月香也走过来,踮着脚站在人背后张望着,一只手臂围在金有嫂脖子上。

然后她说:\"嗳,金有嫂,你家里放着个先生,要是书再念不好,难为情的呵!\"她把金有嫂一推,笑着跑了。

金有嫂胀红了脸,很窘地笑着,因为从来没有谁和她说笑话。月香跑了,顾冈也微笑着抬起头来看了看。有时候她倒也很活泼大方,他心里想。有一天他散步回来,看见她洗了衣他晾在大树上。也不用竹竿,也没有夹住,这就么钩在枝枝桠桠的树枝上。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常青树,密密生着暗绿的叶子。有两件小孩的衬衣,桃红色的老花布改制的,挑在最高枝上,看上去很悦目。那棵树就像在隆冬的季节开了红花一样。她个子不高,但是很结实的样子。顾冈不由得想着,她到了夏天,脱了棉袄裤,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穿着这臃肿的棉衣,每一个女人都像是怀着孕。厚厚的棉裤正在肚子上折叠着,把棉袄顶出去,支得老远。

\"这儿的冬天比上海冷。\"他说。

她和悦地表示同意。他在附近的一块界碑上坐了下来,问她在上海的时候住在哪里。原来离他家里不远。她说那地方倒是有一样好,菜场只隔两条街,买菜很方便。

她今天似乎话特别多,和平常两样,他觉得很高兴。一路谈下去,她问他家里有多少人,多少佣人,独自住一幢房子还是与人合住,上海的亲戚朋友多不多。他突然发觉她原来是在打听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似乎在探他的口气,希望他能替她在上海找一个事。如果可能话,再替她丈夫找一个。他对她非常感到失望。自从这一次之后,他再也没有找她谈话了。

他经常地写信给他的妻子和朋友,走三十里路到镇上去寄信,寄了信,就在一个饭馆子里午饭——饭或是面,加上冬笋肉丝,豆腐衣炒青菜,煎鸡蛋之类。每隔七八天,总来这么一次远足旅行。他盼望这旅行的心,越来越迫切了。然后有一天,王同志来看他,问他可有什么信要寄。王同志要到镇上开会,可以替他代寄。

顾冈发现他自己竟愤怒得浑身颤抖起来。隔这么些天吃这么一顿饱饭,都不许他吃吗?然而,他极力抑制住了自己。当然,他每次到镇上去,很可能有人尾随着他,刺探他的行动。但是他自己掏腰包吃一顿较好的午餐,大概王同志是不会反对的。因此而对他感到鄙夷,那又是一回事。

\"我没有信要寄\"他微笑着说。他昨天晚上写的那一封,幸而有一本书压在上面,因为封不牢。自然胶水\"面向大众\",跌了价之后,就不粘了。这样瞪着眼说谎,真是太危险的事。如果王同志刚巧拿起这本书翻翻,看见底下压的这封信,他一定当是信里有点什么秘密。不然为什么不敢给别人去寄呢?他一定得要王同志送出这间房,越快越好。

\"快过年了,你一定想家吧?\"王同志拍着他的肩膀,开玩笑地说。\"想爱人吧?\"他用着老共产区的通用的\"妻\"的代名词。顾冈只是笑。\"王同志,你过年不回家去看你的爱人?\"\"我两年没回家了,\"王同志笑着说。\"一年忙到头,实在走不开。\"

\"你为人民服务太热心,王同志。我看你实在是忙,从早忙到晚,让我也没有机会跟你学习。\"

\"你太客气了。自己同志,用不着客气。\"

\"不,我是有好些事要请教你。你要是今天早晨上镇上去,我送你一段路,路上可以谈谈。\"

\"那好极了,我们走吧。我本来也就该走了。\"

小张同志在院子外面等着王同志。民兵不穿制服,武器也不齐全,大都拿着棍棒、大刀与红樱枪。小张同志倒是拿着一枝来福枪。他们一行人缓缓地走出村庄,看上去很威风,后面有这样一个护兵压队。

王同志问顾冈他的剧本写得怎样了。王同志这话已经说过好几回了,这次又说,\"你土改的时候要是在这儿就好了,那真是感动人!真是好材料!\"

顾冈最恨人家老去揭他的痛疮,说他没有去参加土改。那年冬天特别冷,他的肺向来弱,他的妻子没让他去报名。当然他知道王同志眼中的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一个落后份子,百分之百的机会主义者。

\"真是感动人——这些农民分子到了农具的时候,你没看见他们那喜欢的神气,\"王同志说。

\"可是翻身农民的欢乐已经过了时了,\"顾冈有点气愤地说。\"上个月的文艺报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这一点。它说文艺工作者不应当再拿土改后农民的欢乐做题材。那应当是一个暂时的阶段,不能老逗留在那阶段上,该再往前迈一步了。\"

王同志谨慎地听着,对于全国性的权威刊物表示适当的尊敬。\"嗳,这是对的,\"他点着头说。\"该做的工作还很多。\"

\"文艺报严厉批评了现在农村里的思想情况。它说翻身农民只想着大吃大喝,还梦想着\"生产发家\"。在北边,他们还编了个歌,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那就是他们的全部理想。\"

\"他们的确是缺少政治觉悟,\"王同志承认。

\"他们家里只要有一只猪,嫁女儿的时候就恨不得杀了它,大家庆祝一通。这种思想真是要不得。\"顾冈继续转述文章上的话。

王同志忱惜地点着头。\"农民的确是落后,还是缺少政治觉悟。\"

\"你们的互助组搞得怎么样了?\"

\"今年秋天我们的秋收队搞得很不错,\"王同志愉快地说。\"明年春天我们计划着把秋收队入编为互助组,预备团结得更紧密一点。把所有的耕牛都集中起来,重新分配给各小组。一声哨子一吹,大家就集体下田。\"

顾冈对于这些并不感到兴趣——走向集体农场的最初步骤。要把农民刚得到的土地又从他们手里夺过来,这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一步一步像断奶似地,使他渐渐失去了它。顾冈绝对不想采取这个题材作为他的剧本的主题。要是太轻描淡写,让剧中的农民一个个欣然加入互助组,那就一点戏也没有。如果他们稍微有点退缩不前需要一番争取说服,这退缩的程度很不容易写得恰到好处,一个不小心,就像是农民不信任政府、反抗政府,那还得了!

王同志说起这件事来,虽然态度愉快,对答如流,恐怕他心里也正担着心事,只是不愿意露出来。说话之间,已经到了村口,突然看见那溪水亮堂堂的横在前面。他们在溪岸上走着,王同志便叹了气。

\"不容易呵,做政治工作,\"他说。\"我真羡慕你们文艺工作者。在现在这大时代,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事情等着你们去写。工农兵的事,写给工农兵去看。从前反动政府不准提的事,现在全可以写了。到处都是现在的题材。\"顾冈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个大时代。\"

\"我从前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写作,\"王同志惆怅地说。

顾冈可以想像王同志从前是一个含苞待放的共产党的时候,在校刊上写的那一类东西。但是他耐心地听着王同志的叙述,说他从前怎样在江西一个小城的报纸上授稿,由投稿而变为副刊的编辑。

冬季水浅,溪流中露出一堆堆的灰色石块,使顾冈联想到城市里修马路的情形。就在这时候,他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那筑坝的故事。假定这条溪每年都泛滥出来,淹没了两岸的农田,破坏了一部份的农作物,那么,就有一个工程师被派到这里来筹划对策。他和当地年老的农民会商之下,由老农建议,筑了一个坝,上面有活动的闸门,开关随意。于是就解决了这问题。这故事正可以表现农民的智慧与技术上的知识的结合。如果这办法是工程师独自一个人想出来的,那么编剧不免要被批评为\"耽溺在知识份子自高自大的幻想里。\"剧中可能有一个顽固的老农不肯和技术人员合作,只倚赖他自己过去的经验。他是犯了\"经验主义\",结果终于被争取过来了。

已经有过许多影片关于工程师和老工人怎样合作,完成许多奇迹。他们修好一只爆炸了的锅炉;一只车床年代久远不能再用下去了,他们又给它延长了生命;纱厂里缺少一样重要的零件,以前是从美国输入的,现在无法添置了,他们有办法利用废铁,造出新的来。但是到现在为止,这局面始终限于工厂里,从来没有移用到农村上。他给新中国的电影又开出了一条新路。这题材至少够拍三五十张影片。

他太兴奋了,竟打破了平日的沉默态度,等王同志的写作生活回忆录稍稍停顿一下,他就岔进去问:\"王同志,这附近有水坝没有?\"

\"水坝?\"王同志怔了一怔。\"没有。——怎么?你要参观水坝?\"他突然感到兴趣起来,堆上一脸的笑容,双目灼灼盯着他望着。顾冈看得出来他是起了疑心。

\"不,我不过是这么想着,如果这条小河夏天不大,满出来淹坏了庄稼,筑个坝有用没用。\"

王同志似乎仍旧有点疑心。\"夏天水高一点,可是并不满出来。\"

\"但是譬如它要是满出来——\"顾冈解释着。\"我不过这么想着,也许我可以根据这一点,拟出一个故事来。\"\"可是——\"王同志惊异地望着他。\"我不懂你为什么要去造个假的故事。现在这大时代,有那么许多现成的好材料……\"现在他终于知道顾冈是哪一等的作家了。他几乎笑出声来,好容易才忍住了。但是突然有一大群鸭子在上游出现,飞快在顺流而下,快到不可想像。一片\"呷呷呷呷\"的叫声,就像老年人扁而尖的笑声。这在一刹那间,似乎产生一种错觉,就仿佛是王同志连用最奇妙的腹语术,把他的笑声移植到水面上,\"呷呷呷呷\"顺流而下。王同志和顾冈两人都觉得有点窘,脸上颜色都变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