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档案Ⅳ 三合会·港澳

许苗Ctrl+D 收藏本站

说起“三合会”,我们想到的第一个词汇往往都是“恐怖”。当我们稍稍冷静之后,另一个词汇则会在瞬间冲到眼前,那就是“惋惜”。

辛亥革命的战士最终沦落成了流氓。这到底是为什么?

人道说“饱暖思淫欲”,难道当人类社会远离战争,民族不再危亡,帮会的理想就彻底消失了吗?

也许就在此刻,香港某处阴暗的角落里正在上演着一出帮会仪式。

坐馆、双花红棍、白纸扇……一切称谓都还是百年前的模样,但是灵魂却已经改变了。

如今的三合会是彻彻底底的黑社会组织,他们的信仰变成了金钱。他们已经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忠心义气,他们依然拿着刀枪棍棒,但对准的却不再是侵略者,不再是腐朽的旧势力。他们对准的是善良的人们,是自己的同胞。

试想一下吧,如果郑成功和陈近南在天有灵的话,他们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中国式的江湖在此时此刻已经大变模样,传统的伦理道德荡然无存。所有帮会的眼中就只剩下了一个“钱”字,为了钱他们可以无恶不作。

一、“洪兴”传说·新义安

“矮骡子!你混哪里?叫什么?”

“铜锣湾,我跟大B哥,我的名字叫陈浩南。”

几乎所有的“80后”看到上面这组对话,可能都会立刻想到那一系列经典的香港黑帮电影。

没错!这就是《古惑仔》!在那个录像厅遍布县级城市的时代,这一系列电影给所有盲目而骚动的年轻人描绘出了一幅充满香港特色的黑帮画卷。

据说当年有很多边缘少年,就是因为这部电影才会走上好勇斗狠的不归路。不过,必须说明的是,不管他的负面影响有多大,作为电影,《古惑仔》的成功都是毋庸置疑的。

与真实现状相比,电影虽然有夸张,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却也传神地刻画出了香港黑社会的阴暗面目。

“洪兴”、“东兴”在那个时代要比任何有据可查的帮派都更加出名,以至于根本没有人去想,这两个帮会到底有没有原型。

所幸随着时间的延续,好事者不断比对,最终大家还是发现,电影里的“洪兴”竟与香港著名帮会“新义安”有着许许多多的相同之处……

1.世袭控制·姓向

和香港的所有帮会一样,新义安的前身也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1866年,南方三合会中坚分子组织成立“万安帮”。当时其成员以潮州汕头汕尾海陆丰的鹤佬人为主,故又称“潮州帮”,也有人称为“鹤佬帮”。

1919年,“万安”内部分裂,部分成员自组“义安帮”,1921年以“义安工商总会”的名义向香港华民政务司署注册。至此才有“新义安”这个名号。

在电影《古惑仔》里,当家龙头蒋天生被杀之后,其兄蒋天养接过帮会的指挥棒。这种带有封建色彩的传承方式和新义安的现状颇有几分相似。从民国时期一直到现在,新义安的龙头一直姓向,无论时局如何变化,这一点从未改变。

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着深厚国民党背景的向前(一说他本身就是国民党的少将)接任新义安龙头之职,并开始对帮会进行大规模的改组与整合。这次改组彻底改变了新义安的组织架构,也一举奠定了大帮派的深厚基础。

在当时,香港作为自由港,各种势力纠缠其间。复杂的社会环境给了帮会组织极大的发展空间。而利用这种空间,向前麾下的新义安也有了一日千里的扩张与发展。

在组织架构上,新义安没有完全照搬洪门的套路。本身“龙头”为最大,其次为“揸数”(掌管社团账目)。下分各区,各设一龙头,其下分支设“坐馆”和“揸数”,一级管一级,又称“区头制”。龙头于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会在港岛某山庄召开高层会议。

除此之外,在向前治下,新义安又下设“五虎”、“十杰”。而拥有这十五个称号的头目,几乎个个都是从基层脱颖而出的好手,算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

作为一个帮会,职责分明、职务有序,这是新义安的最大特征之一。而家族式的传承又让其始终具有一个稳定的指挥系统和稳健的发展模式。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义安与台湾当局关系密切,曾经数次参与组织国民党特务发动的政治暴动。(不过随着政治形势的改变,新义安的倾向也在不断地发生偏移,直到1997年前后,该组织已经基本转向,其部分首脑人物更是频繁出入内地,置买产业。)

1953年,港英当局不堪帮派活动加剧,于是对当地帮会进行了一次扫荡,新义安龙头向前被递解出境,去了台湾,自此一代大佬就再也没有回到香港。

然而向前虽然走了,但是却不代表帮会也跟着消亡。在向家子弟的操控下,新义安的活动变得更加神秘,发展也稳健了许多。与政治的关系渐渐变弱,但在黑道的存在却日趋强大。

1956年,港英政府再次大举扫荡帮会,新义安化整为零,出现了敬义、义群、大好彩等分支。待局势稳定之后,各分支再次合流,并经新龙头大手改革,确立帮会中的世袭制。

发展到19世纪80年代,新义安的组织结构已经相当完善,增设“四虎”、“十杰”,并在各主要地区设有坐馆。这其中赫赫有名的“湾仔之虎”陈耀兴更是成了电影《古惑仔》的原型人物。而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香港黑社会开始了对娱乐圈的大规模渗透。

1980年4月1日,香港《华侨日报》披露:1980年3月29日开始,警方大举扫荡新义安,近50余名坐馆、红棍、白纸扇等人被捕,成为1956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反黑”行动,并缴获一批现代化武器及黑帮文件。

1994年1月8日,香港警方再次发动庞大的“扫黑”,拘捕新义安14名高层,警方一度估计新义安已发展到8至10万会员,成为全港最大的黑帮组织之一。

2.娱乐风云

1997年,香港进入新纪元,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而与之带来的社会动荡在那一段时间也成了各大报章的关注所在。虽然这场有关“香港还能不能自由下去”的争论最终在“五十年不变”的承诺下画上了一个句号,但从中折射的问题却让人不得不深思。

在1997年之前,移民潮曾是香港政府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由于对国内政策不够理解,香港居民有很多都选择移民外国,而这其中有一个人的故事特别引人注目,这个人就是著名喜剧影星周某某。

按照坊间流传的说法,周某某最初的打算是移民加拿大,并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数次提交申请,但是每一次都被驳回。而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周××所签约的YS公司和新义安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

事实上,有关黑帮对娱乐圈的渗透,传闻有很多,比如著名女星梅艳芳的掌掴事件,所造成的震动就极其深远,由此引发的枪杀事件更是让港人谈虎色变。

1990年4月24日凌晨3点,著名女星刘嘉玲被绑架,之后被拍下裸照。此事发生后,香港演艺圈震动异常。全港影星团结起来走上街头,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黑游行。不过可惜的是,这次行动虽然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就其成效而言,实在寥寥。在这之后,香港娱乐圈依然无法摆脱黑势力的干扰。

1992年,李连杰经纪人蔡子明被杀,又一次让世人震惊。而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此事也涉及黑社会活动,并有报章对蔡子明的身份做出怀疑。

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让香港警方头痛不已,同时也给各类媒体极大的发挥空间。在之后的一些相关报道中,一些当地帮会的名字屡次出现,而这其中就有新义安。甚至有人认为,在这几次事件中,新义安都起到了或正或邪的关键作用。

香港回归后,慑于早年内地扫黑的雷霆职位,香港黑帮的活动曾有收敛,一些有背景的娱乐公司接连进入冬眠期。但在一些阴暗的角落,很多事情还能看到他们的影响。比如曾志伟、陈冠希被殴打案,以及后来有关某女星的所谓江湖追杀令更是将香港的娱乐圈罩上了一层沉重的外衣。

而就其严重性而论,近年来香港电影业一蹶不振,刨除经济因素,黑帮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此,香港政府虽然屡次打击,但总是收效甚微。时至今日,盘踞在娱乐圈的帮会人士已然无所顾忌。据新义安一名双花红棍人士表示,新义安几乎是娱乐圈的话事人。

在新义安帮中打混,身居白纸扇职级的一名“老叔父”表示,多年前,曾有一股外来势力想瓜分电影圈的利润,与新义安常常发生争执,这外来势力来自大圈帮,后来香港警方深入调查,但碍于两帮人都不愿意跟警方合作,最后警方“无功而返”,两帮人马终于用血结束这场“斗争”,最后大圈帮的话事人在澳门被枪杀,娱乐圈从此没有别的帮会再敢沾手。

3.黑白难分

2007年7月4日凌晨5时许,香港新世界发展集团旗下九龙万丽酒店。

一名戴着头套的男子驾驶一辆私家车,徐徐倒车驶入,就在侍应生准备前去迎接的时候,突然车子撞向入口处一扇玻璃门,玻璃应声而碎。接着该男子立即弃车,另一辆接应他的私家车带上他绝尘而去。事件从发生到结束,不过短短1分钟左右。

几乎是同时,新世界发展集团持有23%股份的香港最大移动电话运营商——新世界传动网,其在全港的16家营业点也遭到歹徒泼漆。幸好当时店铺未开门营业,无人受伤。

7月5日早上5时37分,一名戴鸭舌帽的男子又驶着一辆银色私家车,驶至与新世界发展集团有业务关系的万豪酒店,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万豪酒店正门两扇两米高的玻璃门随即粉碎。

事情并未结束。约8分钟后,另一辆私家车又冲向了新世界发展集团总部——新世界大厦,站在门外的3名保安还没来得及反应,8平方米的玻璃大门又已粉碎。私家车迅速驶离现场。

短短两天之内,香港就发生了上述遍及全港、性质严重的刑事破坏案。这起针对新世界发展集团的破坏事件震动了香港特区政府高层,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少光立即召开记者会,对事件予以谴责,并下令警方尽快破案。

城中大亨接连遭遇恐怖事件,这让香港警方的动作显得无比迅速,通过闭路电视提供的资料及分析歹徒犯案手法,迅速将目标锁定在20名黑社会成员身上。从7月7日清晨开始,警方一共拘捕了9名相关疑犯,这9人全部具有新义安的背景。

最后,经过一番审讯,案件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早前新世界发展集团旗下一家商场与有新义安背景的公司出现了租务纠纷,影响到在商场内贩毒的帮派利益,黑帮成员商议后,决定采取报复行动。

2007年7月9日,警方顺藤摸瓜,拘捕了这件事情的幕后黑手、香港泰拳理事会会长、绰号“鬼添”的李育添。

经查实,“鬼添”乃是新义安“五虎十杰”其中一员,拳术了得,曾为帮中“大打手”之一,拥有硕士学位,目前身居要职。然而就在查证的过程中,警方却意外发现,事件“受害人”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竟然是该拳会的名誉会长。

黑与白、被害者与施害者居然在这个时候令人咋舌地汇聚在了一个节点上,一瞬间,警方顿感无所适从,此案最终也只能草草了之。

4.霸王之死

“尖沙咀”,香港的繁华所在。

李泰龙,“尖东双虎”之后的帮会强人,香港社团新义安领袖人物,绰号“泰龙”,人称“尖东霸王”,是“新义安”“十杰”之一,任四二六双花红棍高职,几乎垄断尖沙咀一带娱乐场所看场。

然而再强的人也有失手的时候,就像是横行地球的恐龙,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厄运。

2009年8月5日凌晨4时,李泰龙在自己的地盘为手下庆祝生日。酒足饭饱后,他步行到香格里拉酒店门口准备开车离开。突然有人飞车而至,将酒店两旁通道堵住。其中一辆车更飞驰过来,将正在车旁抽雪茄的李泰龙撞飞到数米之外。

随后,三名男子从车上冲下,手持开山刀往李泰龙身上乱砍,随即飞车逃走。

案发后约25分钟,香港大埔一个渠务署工程空地,即有两部被拆走车牌的报失私家车,怀疑遭纵火焚烧冒烟,消防员赶到将火熄灭后,两车已严重烧毁。

案发后约一小时,在长沙湾大埔道近金山郊野公园一处露天停车场,也发生纵火烧车案,一部报失私家车被烧成废铁。

警方认为这两宗纵火案可疑,不排除与尖沙咀斩人血案有关联,于是将三案合并处理。而种种迹象也表明,杀死李泰龙的凶手,也与黑社会势力有关。

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江湖仇杀,就这样惊心动魄地在生活中上演了。

次日凌晨,面对诡谲莫测的江湖变化,负责黑帮案件的香港“O记”(三合会及有组织犯罪调查科)开始大规模约见各路江湖大佬。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抓人,而是敦促各方克制情绪,不要引起大规模仇杀。

紧接着,按照从各路帮会汇总来的资料,警方很快就将目标定在了新义安的死对头、另一个著名犯罪组织“和胜和”的身上。并迅速公布了嫌疑人名单:梁国忠,绰号“文身忠”,40岁,身高1.73米,身上有多处文身;郑玉麟,绰号“猪头细”,35岁,身高1.67米。

有了目标,接着就是行动。8月15日凌晨,香港警方西九总区联同多个部门,开始在区内展开大规模反黑行动,至少拘捕48名男女,包括6名未成年少女。而此次行动目标明确至极,完全针对黑帮“和胜和”操控的娱乐场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行动如同雷霆扫穴,但效果其实并不明显。警方的做法怎么看都像是一种为寻求平衡,而提供给新义安的补偿。时至今日,两个所谓的嫌疑人也没有被抓到。霸王之死,就这样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悬案。

一切都在喧嚣后迅速归于沉默,马照跑,舞照跳,香港还是香港。此案发生后,有当地网站对此进行调查,约82%的人认为“出来混,迟早要还”,有约10%的人认为“比江湖片情节更刺激”,其余认为“行凶手法残忍”。

从这个调查,我们不难看出,香港的主流社会其实对帮会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足足有92%的人并未对此事提出任何批评意见。由此,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认为:黑帮在香港,已经是积重难返。

至于说新义安……

李泰龙的死虽然令其肉痛,令其气愤,但更多的李泰龙还会涌现出来。因为,从帮会成立那一天起,他们就从来没有因为一两个人的死而变得衰落。在香港这片土地上,他们生根发芽,直至壮大,他们不怕警察,也没想过灭亡。

甚至到今天,他们的目光已经不局限于香港。据媒体记载,早在1994年,新义安成员向志强就在高层授意下赴内地陆丰大安镇发展势力,并设神坛举行大会仪式,广纳帮众。

而那时,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并没如今这么亲密,人员往来也没有如今这么方便。

那么现在呢?

现在的新义安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规模?

知道的人讳莫如深,不知道的人也许永远都蒙在鼓里,直到有一天,他们出现在你的身边……

李泰龙之死还会发生几次?

二、暴走的枪火·14K

如果说新义安因为渗透至娱乐圈,所以名声显赫,那么另一支帮会则完全不同。按人数规模,当年它比新义安更大,按手段动作,它更像电影中的传奇。

二十余万会众,盘踞在香港和澳门,他们喘一口气,小岛都会跟着震颤。

他们像细菌一样滋生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或低调,或大张旗鼓。

他们因政治而生,但最终沦为纯粹的暴力团伙。在澳门回归前后,他们一个骨干就能引得公安部高层前往弹压、督阵……

“14K”——香港最大的帮会,曾经是洪门的正统传人,如今是令人恐惧的黑社会集团。建国之初,他们几乎就是国民党在港的代言人,主导了很多次暴乱。而今,在多方打击之下,他们几经分裂,声势大不如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老牌帮会,“14K”的触角甚至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从香港、澳门出发,一直越过太平洋。无论是温哥华,还是纽约,只要提起这个名字,警察就会头痛,平民就会胆寒……

1.军统治下

和新义安由洪门三合会的小分支演变而来不同,“14K”完全可以说是“根正苗红”,其前身乃是正统的洪门组织:“五洲华侨洪门西南本部”。

1945年初,国民党军官葛肇煌潜入广州,以军统人士的身份接收洪门组织——“五洲华侨洪门西南本部”,并自称洪门护法。之后,在军统广东站站长郑鹤影的支持下,葛肇煌将洪门改名为暗中受军统指挥的“洪门忠义会”。同时为了服众,他又找来洪门传道士吴一峰,将他的职务直接升成为“四二六红棍”,并办了一份《广州人报》专门报道江湖秘闻和联络群众。

掌握帮会之后,葛肇煌为了显示与军统关系,同时方便与郑鹤影联系,干脆把军统广州站附近的宝华路14号租下来作“洪门忠义会”总部。自此,帮会中人凡去总部时都简单地说去“14号”,而这也就是“14K”这个名字的来由。

1949年后,国民党战败后遁至台湾,葛肇煌和“14K”的大佬们也纷纷躲往香港。在当时,粤港两地的黑帮同称洪门兄弟,因此对葛肇煌和14K的到来并无反感。同时葛本人也颇有些江湖风范,凡有各地帮会人物到了他的地头,无不尽力招呼。

就这样,“14K”渐渐在香港站稳了脚跟,葛肇煌也重新开山堂,收纳门人徒众,并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一个从一开始就标记着政治符号的帮会,“14K”转移到香港后依然与保密局(前身为军统)保持着超级亲密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担当着“反共”桥头堡的重任。在入港之后不久,葛肇煌就把洪门的宗旨“反清复明”改为“反共复国”,并广泛收集散落在香港的国民党残兵,迅速扩充实力。

1956年10月8日,国民党特务组织在香港筹办“港九各界庆祝‘双十’国庆筹备委员”。以“14K”头目身份作为掩护的国民党特务吴达从该处带回大批青天白日旗,并指挥手下,要求在第二天让青天白日旗飘满香港。

9日的上午,整个城区的大街小巷,旗山旗海,房屋外墙上贴满了“中华民国万岁”、“蒋总统万岁”、“反攻必成、复国必成”等大小标语。

10日上午9点半左右,港英政府一名姓李的职员巡视街道,并按政府卫生条例将一些纸旗拆去。很快,这件事被吴达利用起来。接到消息后,他立即指使30多名手下,气势汹汹地包围了政府办事处,扬言如果办事处不交出“凶手”,立即将其夷为平地。

此事发生之后,消息迅速传回台湾,并立刻变得更加严重。大批国民党特务迅速从台湾赶往香港。“14K”的大佬们也立即联络了全港各堂口的人马,以“孙逸仙先生”5个字头编号,编成5个大队,携带各种武器进入市区。对全港岛左派的报馆、商店、学校、社团、工会,进行摧毁性的扫荡。

从10月10日晚9时30分开始,“14K”及其他胁从帮派成员在骨干带领下推翻消防车,掷玻璃、砖头,打伤警察、消防队员,砸烂国货公司、茶楼、金铺的大门,将里面的货品抢掠一空,还滥杀无辜,残害居民。

10月11日上午,台湾保密局再次派出七名特工赶往香港,进入一线指挥。而此时暴乱已演变成为台湾行动特工与香港政府的间接斗争。

在这次暴乱中最凶残的,是对左派背景深厚的“港九工联荃湾医疗所”的围攻。当时该所仅有留守人员12名,其中还有5名女性。

从午夜11点至凌晨1点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500多黑帮暴徒通过不同方式向该所攻击了不下7次。最后由“水房帮”的麻粒黄领人爬上了天台,捣穿屋顶,以长梯跳入屋内,接着打开大门,其余便汹涌而入。

在这次行动中,医疗所3位男员工被打死,5位女员工被轮奸,8位员工受重伤,其中两人终身残废。

暴乱第二天10月11日,港英政府颁布了紧急戒严令,并派出陆军进港镇压,直到10月12日才基本上平息了暴乱。

而据事后统计,“双十暴动”导致49人死亡,400多人受伤,300多家工厂、商店、学校被捣毁,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美元。为此,港英当局亡羊补牢,出动大批警察进行了一次“宁枉毋纵”的大搜捕。14日关入“漆咸营”的达3000人,其中大部分是“14K”人马。紧接着又将大部分有国民党背景的人士递解出境。

2.混战香港

过分参与政治,这对于一个帮会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迅速崛起,坏处是早晚会被抛弃,更何况“14K”本身就不在国民党政府的保佑之下。

“双十暴动”发生后,港英政府意识到“14K”的存在根本就是毒瘤。之前招兵买马时,他们对“14K”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颇为纵容,但如今乱子闹大了,他们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然而养虎容易杀虎难,等港英政府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时,“14K”已经成了庞然大物。单靠警察打击已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制止乱象再次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以帮会治帮会。于是,从60年代开始,香港的各路黑帮势力迅速进入了战国时期。“14K”作为外来帮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被“新义安”、“和合图”、“和胜和”联手抵制。这种局面一直到“1997年”之前也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

不过话说回来,斗争虽然有,但却不代表“14K”就会灭亡,而且各黑帮之间也会寻找一种地下体系的平衡。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14K”的势力不光没有消亡,反而在九十年代达到了顶峰,其人数一度飙至二十余万,被称为全球第一大帮。

1997年之后,香港的黑社会势力有所收敛,“14K”由于规模过大,兼之高层掌控乏力,内部陷入分裂。而与此同时,结构稳定、凝聚力超强的“新义安”则迎头赶上,并渐渐获得了对等的势力。按照本世纪初的势力划分:“新义安”占据九龙尖沙咀东部及佐敦一带,“14K”则由油麻地以西,旺角、太子一带势力最大。在香港岛方面,除了北角、筲箕湾等地方在“14K”势力范围以外,铜锣湾、湾仔一带以及中环、上环、西环则是“14K”天下。

小小的香港岛,黑帮势力交错生长,其冲突自然不可避免。

2002年8月7日,香港两大黑帮“14K”和“新义安”在尖沙咀文化中心至海运码头一带聚众闹事,警方接报后出动百余名警力,拘捕121人。

而一位知悉内幕的黑帮“叔父”表示,两帮人马因为赌船利益的瓜分谈不拢,于是便召集门生进行厮杀,大家为加强气势,两帮人均“出钱”、“晒马”,每一位到达尖沙咀东部文化中心的门生,都可获香主赠与500港元酬劳,霎时间文化中心一带便聚集500多人,令旅客也大为吃惊,这群人不是穿黑衣,便是文身大汉,全都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年,较年长的,便是“四、九仔”,负责带自己的手下“晒马”兼“钱”。

该“叔父”表示,整件事件涉及的关键人物便是操控赌船叠码生意的“婷姐”。“婷姐”是“14K”最重视的一名女主持,她一双玉手,操控着赌船逾千万的生意。所谓“叠码”,其实是在赌船内,替赌客换筹码的一群人,这群人全是黑帮成员,每次替赌客换筹码,均可获得佣金,由于香港没有合法赌博场所,赌船便是唯一的赌博“生意”,“叠码仔”每年在船上都能赚得数千万,甚至亿元利润,因此,新义安及“14K”这两股黑帮一直窥视着这块肥猪肉。

幸而警方在该次行动中埋有线报,并联同几个反黑部门,包括“O记”组织及三合会调查科、西九龙重案组、油尖反黑组联手,在现场一带封锁,并拘捕120多名黑帮成员。据当时的目击者称,警方连手铐亦不敷应用,要动用胶带将疑犯双手扣上。

不过警方行动虽然迅速,但收效却并不可观。知情的“叔父”表示,“新义安”及“14K”也不会因打击而罢休,因为他们根本不会把警方放在眼内,原因有三:一、警方的行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们预备厮杀,因为警方没有检获武器;二、被捕的120多人,并非黑帮主要成员,虽然香港有报章报道,被捕者中不乏“大佬辈”人马,但其实一个也没有,所以厮杀必定会再发生;三、所有被捕者均有律师“教路”向警方录取口供,故此,口供上绝不会留有半点风声,警方根本无可奈何。

除了在“赌”上做文章之外,“14K”的力量还集中在对色情业的控制上。不过在这一条线上,“新义安”涉及不多,因此至今日“14K”已经是一家独大,他们所面对的也只是警方时不时的搜捕与打击。

2004年3月25日,香港警方经大半年派出卧底搜集资料,以及跟踪监视一对有“14K”黑社会背景的淫业大亨兄弟,于凌晨在油尖旺区展开代号“火苗”的大规模扫黄行动,一夜之间将淫业兄弟在区内经营的14间色情场所完全瓦解,拘捕包括淫业大亨兄弟、其母亲、集团骨干成员及200多名妓女共400多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抓捕淫业大亨和之前的赌船案一样,雷声大雨点小,对黑帮并无太大伤害。“14K”丢了人和钱,但只要地盘还在,那么重新开张其实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3.濠江风云

如果眼前有一份地图,那么您一定会感慨“14k”超强的发展能力。

我们可以这样说:作为地下帮会,虽然“14K”没有继承洪门前辈的家国观念,但在组织发展上,他的确延续了古老的血脉。从广州出发,他们途经香港而后四处辐射、遍及全球。

就像蝗虫一样,“14K”的迁徙只有一个目的:金钱与利益。而作为紧邻香港的世界级赌城——澳门,自然是“14K”的重中之重。

七十年代,澳门赌业兴起。围绕着何氏家族与“赌圣”叶汉之间的冲突也在一步步加剧。为了能压倒对手,获得胜利,何氏家族率先引入香港社团,而其中最主要的势力就是“14K”。

1988年,澳门葡京赌场开了破天荒的“迭码仔”及“包厅”经营机制,引起翻天覆地的轩然大波。由于涉及庞大利润,黑帮中人为争赌厅承包权益,不绝火并,明厮暗杀,无日无之,治安日益动荡失控,伤亡数字惊人,直到澳门回归前,情况依然无法控制。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14K”大显身手,不光强力压制了澳门本土黑帮“水房”,也让一直以凶狠著称的“大圈帮”数度折戟沉沙。

1998年,一部名为《濠江风云》的电影在香港上映。这部影片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直至被政府禁映,而究其原因,则是因为该片所描述的正是澳门“14K”大佬尹国驹的生平。而在当时,他已经锒铛入狱,开始了铁窗生涯。

尹国驹绰号“崩牙驹”,1955年出生,家境贫穷,5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父为自来水厂的口喉匠。“崩牙驹”自幼就流连街头,与江湖人物为伍。他在劳工子弟学校读到二年级就辍学,到六国酒楼做“点心仔”,之后与街童朋友结党,以炒“黄牛票”为生。

为了“做生意”,尹国驹拜入“黑仔华”门下,与一群兄弟在澳门沙梨头区混饭吃,并开始有点名气。30岁出头后,尹开始成为“14K”的小头目,在赌场经营小规模的“放数”生意,并不断应收门生。这种生活一直到“14K”大头目“街市伟”登陆澳门才发生了根本转变。

“街市伟”原为香港通缉犯,因潜逃至菲律宾搞赌有声有色,被引荐至澳门开始承包赌厅事业。当时,“14K”霸王“摩顶平”在澳门呼风唤雨,两人初时合作无间,后来闹不和,爆发生死战。“摩顶平”被告涉嫌谋杀案时,已经成为“街市伟”党羽的“崩牙驹”出面指证,乘机拉其下马。

由于在争霸过程中立下大功,“街市伟”开始大力扶植“崩牙驹”上位。而“崩牙驹”上位之后,也很快就显示出了非凡的帮会操控能力,并在之后与“新义安”的过江之战中表现突出。

1995年,香港“新义安”及“和胜和”企图过江插旗,分一口羹,结果触发激烈对抗,澳门四大帮会也因此合组四联公司,全面备战。在这一系列战斗中,“街市伟”、“崩牙驹”、“水房赖”等人联手与香港黑帮大激斗,最后成功击退对手。而相传“湾仔之虎”陈耀兴在澳门被杀便是因此而起,“崩牙驹”则是重要的怀疑目标。

“崩牙驹”崛起之后,很快便形成了与“街市伟”鼎足而立的局面。面对着巨大的赌场利益,“街市伟”自然不肯退让,于是便与“水房赖”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崩牙驹”。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混战中,“水房赖”出动了自己建立多年的“黄气”(警方势力)及赌场稽查科的势力,向“崩牙驹”左右夹击。对此,“崩牙驹”也毫不手软,直接将博彩监察司司长布理路伏击枪伤。

政府官员被狙击,让澳门政府大为光火,也开始渐渐把打压的焦点对准了“崩牙驹”,这场因“14K”内乱而起的帮会冲突,最终被扩大化,直至不可收拾。

为了铲除越来越不听话的“崩牙驹”,澳门司法警察司司长白德安数次发动清剿,而生性桀骜不驯的“崩牙驹”则选择了以硬对硬。

1996年4月,澳门土地工务运输司高级主管慕拉士的宅门被炸坏;紧接着文化司职员施利华被摩托车枪手狙击受伤;博彩司检察厅厅长马发诗后脑中枪身亡。

1996年5月1日,澳门松山响起了一声剧烈爆炸,一枚威力强大的烈性炸弹在白德安的坐驾车底发生爆炸。所幸白德安当时不在车上,这才幸免一劫。

“崩牙驹”肆无忌惮地跳出来公然向澳门最高警察长官挑战,终于掀起了澳门此后一年多鸡犬不宁的警方和黑帮、“14K”和“水房赖”的大比拼。不久,“崩牙驹”在葡京酒店被擒,而其漏网的手下随即展开疯狂报复。

由于此时距离1999年已经只有两年的时间,澳门社会的乱象为回归蒙上了一层阴影。7月12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以“全体会议公报”的形式,敦促澳葡政府在过渡期内对社会治安切实负起安全责任。但是很可惜,在此专政意味浓厚的公报发布后,澳门黑帮依然毫无收敛,并一直将斗争延续到了1999年。

1999年9月14日,尹国驹案司法委员主席罗明素夫妇在香港遭暗杀。当天,案情通报到中国公安部和澳门回归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随即,广东省公安厅开始在全省境内彻查逃粤的澳门黑帮人物,大搜捕立即展开,许多黑帮头面人物纷纷落网。紧接着,在内地警方的强力介入下,在澳门回归前1个月内,葡澳政府及中国警方联手出击,一举肃清了澳门的黑势力。数日后,“14K”另一骨干“大佬”黄达豪被广东警方抓获,并移交澳门警方。至此,澳门黑帮的主要头目全部被抓,治安不靖的局面迅速得到扭转,澳门社会人心转趋安定。

在长达数十年的争霸过程中,“14K”没有倒在澳门政府的清剿下,却在一个月之内死于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不能不说是天道昭昭。

1999年,澳门法院最终判决尹国驹监禁13年零10个月。自此,澳门“14K”转入半冬眠状态。

4.江河日下

“崩牙驹”一案是“14K”历史上的一个节点,从其中折射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14K”的发展及走向。

首先,内部的不合是“14K”的首要问题。以“崩牙驹”案为例,其斗争源头,完全是由于帮会内部的斗争。

“14K”从成立之初,就延续着洪门的松散模式,加之在政治形势的变化下,帮会缺乏明确和统一的宗旨、信仰,因此凝聚力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一个笑话。

按照“14K”的组织架构,在发展之初,“14K”直接以蒋介石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堆”进行活动。而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包括小分支在内,“14K”内部从“八大字堆”发展为45个“堆”。

1953年,“14K”的创帮大佬葛肇煌逝世,从此之后“14K”便长期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各自为政、互不隶属。据警方掌握的资料,到目前,“14K”中只有帮中元老还相约聚旧,年轻一辈就完全隔膜,谈不上同门相谊了。从2002年开始,帮中的各位叔父级元老四处活动,找目前最活跃的帮中成员密谈,以求达成共识,实现大联合,但现阶段进展仍不顺利。

其次,没有道德观念,完全罔顾生态环境,一味盘踞黄赌毒也是“14K”的重要缺陷。

作为洪门的嫡传,“14K”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帮会史上最大一块烂疮。在其被国民党政府抛弃后,几乎丧失了所有理智,彻底转化成了纯粹的犯罪组织,手段凶残,罔顾道义。

同样以“崩牙驹”为例。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该团伙行动乖张,作恶霹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他的存在不光无益于地下势力的平衡,相反还造成了各种动荡。

而纵观港澳地区黑帮历史,凡是重大恶性案件,几乎都出自“14K”的手笔,可谓罪恶昭昭。在“崩牙驹”大闹澳门之前,1978年6月,“14K”大佬沙胆雄利用港澳两宗寻仇事件,制造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澳门葡京大血案”。另外,在当时,“14K”还专门训练了一支“12K金钗”女子特别行动队,由女枭雄率领11名“美女蛇”杀手,巧使美人计“钓鱼”,曾大闹九龙城,截劫毒枭毒品,陷害某社团,打杀劫掠,无所不为,被誉为世界黑社会大舞台上的一大奇观。

总而言之,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大黑帮,“14K”的凋落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出于以上种种原因,“14K”从1980年代起,江湖地位便不断受到挑战。“新义安”、“和胜和”等新势力人马倍增,在港澳各区与“14K”发生摩擦。据警方估计,目前“14K”会众还有名义上的36“堆”,但大部分“堆”其实都已老化式微,名存实亡。在江湖上仍然活跃及拥有一定实力的,就只有6个字堆。

三、“和字头”的宗旨——以和为贵?

在香港的黑社会谱系中,目前发展最好的是“新义安”,其结构合理、产业丰富,多有欣欣向荣之象。而人数最多的则是“14K”,虽然几经打击、内部分裂,但凭着其无恶不作的嚣张,门徒众多,人员遍布四海。

不过,假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香港的帮会,那么就会发现,以上两个帮会虽然也都出身洪门,但以单独面目存在的时间却并不久远。而与他们相比,香港黑势力的第三极“和字头”的历史就显得悠久多了。

“和字头”帮会从香港开埠时就扎根此地,期间几经起落,一直绵延至今。在“14K”和“新义安”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江湖风暴时,“和字头”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独特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江湖势力的平衡者,也是黑帮黑金的瓜分者。

在漫长的历史中,“和字头”经历了理想的衰落、前途的迷茫,以及最终的堕落。

我们甚至可以说,“和字头”就是香港黑帮的活化石……

1.红旗五哥一番话

讲述“和字头”的黑帮,我们不妨以杜琪峰电影《黑社会之以和为贵》做一个开场白。在该片的开头,尤勇扮演的角色作了如下的表白:“小弟黑骨仁,隶属洪门天宝山碧血堂,司职红旗五哥。今日有幸结交各位大哥,斗胆提点意见。我们既然是背井离乡,到这里来无非是求一个财字,所以应该和平相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万一发生了摩擦,也应该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非万不得已,不得诉诸武力;即使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也需指定时日,一决雌雄。无论胜负,绝对不要惊动官府。小弟建议大家跟随洪门的规矩和仪式,让每一个堂口的会员都有所依循,不再是乌合之众。既是洪门兄弟,应该以和为贵。我们应该在每个堂口的名称上,都加上一个和字。”

是的,如您所想,以上这段话其实就是“和字头”的来历。电影中的描写尊重历史、极度写实,完全可以看做是当年故事的重现,而香港现代黑帮的真正起源也就是“黑骨仁”说完这段话的那一刻。从这一刻起,“洪门”就在香港开始了本地化的历程,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而这一切,究其原因,就是“黑骨仁”那段话中的两个字:“求财”。

因求财而生,因求财而乱,香港黑帮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回顾历史,在一百多年前,香港的商业中心,除皇后大道中之外,就数上环和湾仔两地。外资洋行及华商的进出口商行,均集中在大道中及文咸街一带,而上环三角码头及湾仔两处,则多属小型商户、摊档、市场、作坊,等等。当时的工业几乎等于零,甚至连手工业也少得可怜,靠出卖劳力为生的,则多数以搬运为业。此类人物,亦大多数集中于上环及湾仔两地。一大群流动摊档的江湖客,和一些所谓贩夫走卒相聚一起,为了找生活出路,很难避免摩擦,发生纠纷时其混乱情形,不难想见。

同样,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黑骨仁”发起联合活动,在当时得到了大小帮派的积极响应,“和字头”就此诞生。自此之后,各方势力集合在一个旗帜之下,也有了一个共同的宗旨,为了体现这种团结,他们还留下了一首所谓的“招牌诗”:和牌挂起路皆通,四海九州尽姓洪。他日他皇登大宝,洪家哥弟受皇封。

“和字头”诞生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香港帮会的领头羊。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和字头”也没有置身事外,多次参与国内的起义,以及串联海外洪门势力。

1944年,美国洪门大佬司徒美堂在香港被日本特工劫持,当时正是“和字头”的门生将其解救出来,并一路护送至国内。而从这些历史碎片来看,电影《黑社会》那句“黑社会也是可以爱国的!”倒也不算夸张。

不过可惜的是,峥嵘岁月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水花。黑骨仁的一番话,促成了香港黑帮的大联合,造就了声势浩大的“和字头”,但同时也为以后的社会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

战争结束后,香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黑社会也在迅速变迁,帮会道义荡然无存。作为老牌社团,“和字头”虽然保留着大量封建仪礼,但在发展上却和其他帮会同样,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邪路。

2.“和合图”与“和胜和”

回望“和字头”的历史,最值得一提的帮会分支当属“和合图”与“和胜和”。而在这两者中,“和合图”的历史则更加漫长,他属于“和字头”的第一批组成部分,也就是当年受“黑骨仁”号召的帮会之一。

在“和字头”成立之初,“和合图”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其势力庞大,由12个小帮会组成,各小帮会的头目合称为“十二皇叔”或“十二友”。“和合图”的首任首领绰号“盲忠”的赖忠,又名赖文星,但他并非失明,而是因为双眼常常合成一线,像盲了眼一样,因而得名。

在“盲忠”主政阶段,“和合图”基本上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洪门三合会分支,也继承了其礼仪传统和信仰作风。在香港开埠初期,当地并无工会组织,而“和合图”则担当着团结工人的重担,为工友排忧解难、化解纷争正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作为三合会的一分子,“和合图”也积极参与其中,每当有革命党人避居香港,“和合图”都是重要的保护力量。

1930年,“和合图”内部发生分裂,其最大的分支“胜和”自立门户。这次分裂在“和合图”的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他不光直接造成了力量的弱化,同时也催生了香港现代帮会中的一股超强力量。“和胜和”自立门户后,发展迅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成为香港最大的黑帮之一,其成员超过“新义安”,仅次于“14K”。

除了内部的分化之外,给“和字头”带来巨大影响的还有政治气候的变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和合图”和其他大多数本地帮会一样,明里暗里都纷纷走上抗日之路,无论是保护赴港要人,还是进入内地从军报国,“和合图”的会众里都不乏敢担当的好汉。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进入内战阶段,香港的帮会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目标与理想。在这一阶段,随着有军统背景的“14K”逐渐壮大,“和字头”的发展也渐渐变得盲目而没有分寸。“双十暴动”期间,“和字头”的很多弟子都参与其间。在这其中,“和胜和”的一部分人更是与“14K”成员沆瀣一气,成了当时社会的最不稳定因素之一,犯下了严重的罪行。

1960年之后,香港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成为主要话题。原本就因“求财”而生的“和字头”更是潜心研究赚钱的门路。

正行是肯定不做的,偏门也要看来钱的速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和字头”选择了赌和毒!其中毒,他们的操作方法与“14K”相比并无不同之处,主要就是以金三角为货源地,在港岛从事贩卖,或者以过路财神的身份,保证毒品运输渠道,做原产地与欧美分销商的中间人。

“和字头”比较有特色的是赌,在这条线上,“14K”盘踞澳门,“新义安”小打小闹。和他们相比,“和字头”堪称头脑灵便,他们选择的是公海赌船。

与扎根澳门不一样,公海是三不管地带,在这里没人收税,也没有法律,规则由赌船的船东而定,而维护运行秩序的正是帮会分子,“和字头”看中的就是这个买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和字头”便一直涉足公海赌博,甚至于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和胜和”的某连姓大佬依旧还在赌船行业叱咤风云,其身家之丰厚并不比专攻娱乐产业的向家弱太多。

3.江湖纷乱

现代帮会的发展与过去并不相同,特别是二战结束后,整个世界进入高速发展期,原本还有着些许正当性的帮会更是迅速成为社会的烂疮。信仰在新一代帮会分子的头脑中已经消失殆尽,他们对传统的“义”字理解狭隘,更对家国毫无概念。疯狂、嗜血、拜金成为了现代黑帮的主题思想,在这个基础之上,道德对他们完全失去了约束力。

从1945年一直到二十世纪末,从战争中走出的人们忙着追回失去的岁月,破碎的社会秩序需要重建,生存更是人类的主题。在这场整个世界都沉沦其间的大变革中,“和字头”作为地下帮会,其转变可谓既惊人又顺理成章。没有了理想的支撑,他们要想继续存在就必须寻找到新的目标,“求财”正可谓顺应时势。然而金钱并不是想想就会到手的,想要腰缠万贯就只能付出努力。去平平安安的上班吗?这显然不是“和字头”的选择。从成立之初,“和字头”就有着暴力和投机的本质,因此从偏门中提炼金钱,就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炼金方式。

“和字头”发生蜕变之后,其生财模式与“14K”类似,主要集中在黄赌毒和非法勒索上,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到九七回归之间,“和字头”依靠大量非法所得,不断扩充势力,曾一度超越“14K”成为香港最大的黑帮。

面对“和字头”势力的不断扩充,香港警方也感到非常难看。特别是在黑道勒索的这个问题上,更是异常尴尬。

1995年,警方组织“卡地华”行动,打击盘踞在香港仔渔市场的“和字头”势力。拘捕22名“和合图”成员,其中两名为新旧龙头老大。为了进一步打击该黑帮,是年9月份,“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派出警员卧底,半年之后,在充分掌握证据后于1996年3月对“和合图”实行打击,在港岛、九龙多个地方拘捕20男3女,包括头目张治太和骨干刘永合、尹志强等,并引用《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成功扣押总值800多万元资产。1998年6月,警方再次对盘踞该市场的“和合图”势力出击,拘捕30多位成员,其中2名为高层人物。

警方的连番打击让“和字头”的势力严重受损,面临这种局面,他们只好略作收敛,并开始学习“14K”及其他帮会,把目光投向港岛之外,特别是一江之隔的内地。

从1980年开始,“和字头”与其他帮派联袂北上大陆,发展新的堂口,并很快在东莞和深圳立下了码头。根据内地警方调查,香港帮会在内地也有着清晰的势力划分,其中“和胜和”主要活动于布吉、龙华一带,“14K”活动在福永到罗湖一线,“水房”活动于沙头角一带,“广联盛”活跃于蛇口、沙井一带,而市区的罗湖、福田则呈现“和胜和”、“新义安”、“14K”等多个组织共存的局面。

面对着黑社会日渐猖獗、基地扩大化的状况,从1996年开始,内地警方逐渐加大打击力度,并接连展开扫黑行动,逮捕了大量帮会头面人物,其中属于“和字头”的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1997年香港回归后,黑帮活动再次受到有力约束。“新义安”日渐低调,“14K”则大力开拓海外堂口,而作为本港最老资格的“和字头”大有垂老之势,除了“和胜和”还保持着一定的势力之外,“和合图”等帮会都日渐式微。

2002年,香港警方再度派出卧底,对“和字头”帮会进行打击。并在长时间调查取证后,于当年7月8日大举出击,搜查十四处地点,拘捕了二十四名男子,包括四名“和胜和”的大佬,搜出一批武器及少量毒品。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此次行动中,警方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被捕的帮会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身份竟然是涉世不深的学生。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如今的“和字头”虽然不及以往风光,但发展的脚步却并未停止,甚至还正在悄悄掀起一场黑帮低龄化的新波澜。

香港的黑帮时代远未过去,血依然会流,因为流氓在路上……

X单元·江湖影像

推荐一:《黑社会》导演:杜琪峰

内容简介:影片讲述的是香港一个虚构的传统帮会面临两年一届的选大佬时间,但这个帮会此时遇到很多麻烦:警察死盯不放,旧大佬不想卸任,帮中大佬的信物不翼而飞……于是帮会决定选出帮中最厉害的“五虎”追查信物下落这五人之前分管不同地域,素未谋面,各自行动中与信物有过接触,突然感到一种权威和力量,于是他们对生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们决定一起加入这场大佬的角逐中……

简评:从电影的布局来看,导演杜琪峰显然想通过本片为自己奠定黑帮类型片的王者之位。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该片与《教父》还有着一个不小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故事的推进以及结构的控制上,除此之外,过于写实的拍摄手法也值得商榷。但假如我们以求知的态度来看本片的话,那么还是会有所收获的。片中“和联胜”的原型为“和字头”旗下某著名帮会,而古天乐嘴里提到的“新记”,明眼人也可一看便知。

总体来说,电影《黑社会》颇有些纪录片的意味,完全可以作为了解香港黑帮的一个教学电影。

推荐二:《濠江风云》导演:邓衍成

内容简介:1991年,记者方颖宁赴澳门访问黑帮首脑尹志巨,听他道出往事。原来巨自幼便加入黑社会,很快成为小头目。香港捞家渔栏灿利用巨与另一势力炳哥相斗,巨与炳的嫌隙也由此开始。连场恶斗后,巨势力渐硬,将炳赶出了澳门,但巨之妻子为了追求宁静生活而离开,与巨一同打天下的好兄弟阿廖又患上了绝症。已是黑道巨头的巨才发现自己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

简评:《濠江风云》的诞生完全可以说是法制社会的耻辱。这是一部彻底美化黑社会的电影,该片从头到尾就是在为黑社会分子树碑立传。而更为可笑的是,这部片子的投资人就是电影的主角——“14K”澳门大佬尹国驹(崩牙驹)。

1998年,尹国驹投资1400万港元拍摄《濠江风云》。当年5月,即尹国驹被澳门警方拘捕5天之后,该片在香港首映,但终被香港和澳门当局禁映。香港无线电视台《城市追击》节目因为做了尹国驹的专访节目,也被港府有关部门以对尹国驹的黑社会方法致富手段予以美化,对观众构成不良影响为由罚款10万港元,香港无线电视台不得不发表声明向观众道歉。

除此之外,本片的阵容也值得一提,实可谓巨星云集,而主角任达华的身份更是令人玩味,因为他的亲生哥哥任达荣正是打击黑社会的头面人物、现任香港警务处副处长。

推荐三:《无间道》导演:刘伟强

内容简介:1991年,18岁的三合会成员刘建明听从大哥韩琛的指示进入警校学习,成为警方卧底。而同时警校中的另一名学生陈永仁,受警方安排表面上将其强迫退学,实际上则是让他进入三合会当卧底。刘建明从警校毕业后顺利地进入警局,并且职位步步高升,已成为刑事情报科A队的一员,在此期间他利用各种机会为韩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而陈永仁在这些年以来已经得到了韩琛的初步信任,但由于韩琛的案件始终没有破,他永远只能待在黑帮,只有黄警督与他单线联系。2002年的一个晚上,根据陈永仁卧底情报,获知一批毒品即将交易,而交易的一方为韩琛,但由于当时刘建明及时将消息传给了韩琛使其成功逃脱,不过因此双方发现各自的内部俱有“内鬼”,于是一场激烈的角斗由此展开。

简评: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香港黑帮电影的巅峰之作。游走在黑白之间的主人公,其灵魂无时无刻不饱受着煎熬。黑不是黑,白不是白,纠结的剧情带给观众的除了感慨之外应该还有许多……

表面上,帮会的更新换代是整个故事的原动力,但其实细细考究却并非如此。从理智上讲,这是一部让人对“打黑”彻底丧失信心的作品。无论电影的结局如何,我们从中得到的只是一个阴影——黑与白其实并不分明。

这是一部好电影,讲述了一个精彩而又让善良者沮丧的故事。

(本章完)

  • 背景:                 
  • 字号:   默认